搜索
查看: 1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 宜昌板庙老街,让我再看你一眼......

[复制链接]
     

塔论编辑

工作人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7 22:35: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免费注册会员,结交更多夷陵本地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溪塔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大概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从古夫到了榛子。早起加上漫长的车程让人感到有些疲惫。但在下车的一刹那,整个人被干净的蓝天白云洗礼,被田间大片的青绿唤醒,呼一口高山上的空气,整个人感到神清气爽。

今天所到的板庙就位于兴山县榛子乡板庙村南部20米处兴保公路上,从一条小路下去,道路右边是新房子,左边是木板搭的屋子,屋前的场坝上还晒着五倍子和干辣椒。文物局主任万晓峰介绍道,这座木板搭建的屋子就是板庙。相传明初有一盐贩路过此地休息,恰值晚霞满天,天地一遍金黄,便许愿于天:“若此趟盈利,愿在此修庙谢天”。贩盐后获微利无力修庙,只好用木板搭庙于树下了却心愿,故曰板庙。


家住在板庙旁的李敬芳老人听闻我们的到来,连忙从家中取出板庙的门钥匙赶来开门。李敬芳是榛子人,从小就在板庙附近居住,见证过板庙完整的样子,现在是义务维护板庙。

走上庙前的几步石台阶,正面立着四根直径大约40公分粗细的木桩,木桩支撑着廊檐,在庙前便形成了有2米宽,10多米长廊道,虽然年久失修,但也可窥见当时庙宇的气势恢宏。正面的墙壁全部用粗壮的木头立柱穿梁,再用木板镶嵌,门厅是光绪年间新建的。



走进板庙,庙宇只是大致模样还在,庙内已经没有了供奉的神像。该建筑坐南朝北,面积约14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硬山顶,有穿斗式构架。建筑有前、后殿,中有并列两个小天井。该建筑始于明代,清同治十二年即1873年重修,民国七年即1918年整修。

根据现存板庙里的碑刻记载,从明至清,板庙新建、改造、扩建一共有五次之多,最后一次扩建是清光绪14年(1889年)。遗憾的是,在解放后,人们将板庙用作了供销社的仓库,把里面的供奉的观音和关公等设施清除的一干二净,不过整栋建筑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依然矗立在村子的老街上。



板庙虽说历史悠久,却没有留下任何文字依据,但庙内的一砖一瓦好像都在传递过去某个时间点发生过的事。庙内存有石碑15通,部分砖模上印有“同治十二年”、“云香寺”、“匠师田”等文字。庙内现存的石碑都是功德碑,嘉庆23年(1819年)10月新修板庙碑记载:“盖谓板庙古刹神堂乃前朝所建,因凌风雨颓败,众姓视之不忍,只得邀约十方善姓,诚心修理,补百子观音一切圣修,募化十万,勒石留名,永垂不朽矣。”





前殿的主体框架也完全是木质结构,山墙用火砖斗砌,前后都是木板,厅很高,大概在10米左右。据义务看护该庙的李敬芳老人介绍,这个大厅叫武圣宫,过去在这里塑造有关公的座像,他小时候见过。

再往后,穿过一个天井,就到了板庙的主殿。主殿依然是以木结构为主,不过厅堂很大,有100多个平方米,这里过去是供奉观音娘娘的地方,慈眉善目的观音两边,有100位泥塑孩童,寓意为观音送子,现在观音和那些孩童不知道都到什么地方去了,仅剩一个空空荡荡的厅堂,不过在正面的墙壁上还残留着一幅麒麟壁画,3米长,2米高。



如今眼前的板庙,空空荡荡,但并没有让我感受到香火惨淡的萧条。在李敬芳的描述里,我的脑海里依然能浮现当年五湖四海的生意人来此地上香求得菩萨庇佑的盛况。板庙不是哪一家的宗祠,却有不同姓氏的人们自发捐钱修缮,让板庙得以保存。

从板庙出来,往前走是一条老街,据李敬芳老人讲述,这里的每间屋子都还有主人。板庙村的居民是因为有了板庙后才逐渐从四面八方到这里来的,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

从明朝开始,板庙就是鄂西古盐道上的重要一站,民国时期,链接鄂西注明的巴(巴东)柯(丹江口柯家垭)人行道在板庙设有重要的驿站,往来的人员很多。清光绪版《兴山县志》记载:“板庙市县北130里,以1、4、7为热场,贸易亦火。”



老街上的房子还是青砖青瓦砌的,外面被一块块木板遮住。看起来有些破败,板庙街中间的青石板路,因为历史已久看不出当年模样。但当双脚站在板庙老街,耳边好像萦绕着雨水打在屋檐和青石板上的声音,来往的商人披着蓑衣在街道上穿行,来来往往,两旁是店家的吆喝。

如今的板庙老街,有些庄重又很安详,人们还守着那一方土地生活。时间的冲刷,让板庙老街褪去了昔日的繁华。眼前这片宁静似乎更加适合板庙老街,妇人在门口洗衣服,男人在一旁晒太阳,说着田里的庄稼该收获了。

老街尽头曾经有一座小拱桥,名为“金鸡桥”,如今还看得见的痕迹就是那一尊金鸡模样的桥墩。

回家路上,我想起了李敬芳老人,他把板庙的历史给不同的人们讲述了无数遍。总是热情洋溢,脸上总挂着笑。他老旧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这些年来板庙的过往,正是他对历史的珍视和热情,让现在的我们有幸见到板庙,了解到这么多故事。

来源:兴山旅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溪塔网

网站简介:小溪塔网(xiaoxita.com)是夷陵本土社区网站,一个随时随地分享身边事,聊天交友,日白粉抛和情感交流的网上生活家园,专注夷陵百姓生活,提供全面及时的生活信息。

微信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 工作时间:每天早9:00 - 晚5:00
  • 客服电话:18972030705
  • 反馈邮箱:1919325389@qq.com
  • 公司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人寿桥路52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小溪塔网 ( )鄂公网安备 42050602000001号

Powered by X3.4 © 2001-20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